IT之家网友分享:浅谈中文输pg电子平台入法
发布时间:2023-07-13 10:17

  pg电子平台作为华人电脑用户,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输入法。由于大中华地区各地的发展情形不同,虽然大家都使用中文沟通,但各人所使用的中文输入法出现了差异。到底现在两岸四地的中文打字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看下去。

  中文输入法,一般而言分为音码和形码输入法。顾名思义,音码就是根据文字的读音来编码,而形码就是根据文字的笔划、部首、偏旁等来编码。因两岸教育的不同,大陆和台湾的常用输入法分别为汉语拼音输入法及国语注音输入法(以Windows系统为例,台湾默认注音,香港默认速成,中国大陆默认拼音)。形码输入法则是在电脑文化初期产生的,学习成本较高,因此较不广泛。

  拼音及注音输入法因为各为人们的母语工具,因此只要会读该字,便懂得如何输入,几乎没有学习成本。繁体形码输入法里,目前最广泛的就是仓颉输入法。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大易、呒虾米、行列等输入法。大易与仓颉编码理念相近,但占用键位多了不少(连数字排都被占去),在旧时及现时的完整中文键盘上可看到它的踪迹。

  呒虾米是透过联想,把汉字的形状、读音、意义变为相近的英文字母,再进行输入。因为是付费软件,操作系统也不预装,因此我个人不建议使用呒虾米。

  行列则是将汉字拆分为十种基本笔划,再根据笔划顺序,进行搭配输入。行列分为两个版本,早期为行列40,但因为作者认为占用四十键太多所以修改为现今流通的行列30,占QWERTY键盘的Q、A、Z行各十键,各代表上、中、下1至0。

  仓颉输入法是其中一个最早的中文输入法,由朱邦复先生于1976年发明。原名为“形意检字法”,后为纪念上古传说中仓颉的造字精神,乃由蒋纬国定名为“仓颉输入法”。仓颉输入法优势在于相关教材较多,且仅占用英文二十六个字母键(当时朱先生的想法就是不希望占键太多造成不便),可以方便地同时打数字以及符号。仓颉目前主流版本有第三代(1982年)及第五代(1997年),两者差别不大。

  仓颉之所以流行,除了学习成本较低以外,还因为它能够输入繁、简体中文以及日文汉字,如下图:

  有别于音码输入法需要在繁简体模式之间切换,仓颉可以在不切换模式的情况下直接繁简日混打,对我而言是蛮方便的机制。而且正因仓颉可作日文汉字输入的后备方案,有时不知道怎么读时便可用以补救。

  至于大陆方面pg电子平台,据我所知有五笔及郑码这两种比较常见的形码输入法,但认识不深,因此不作评论。五笔可输入简繁体,但能否输入日文汉字我就不清楚了。

  在此提一下香港的情形。由于香港在粤语拼音方案上没有共识(主要有香港语言学学会、教育学院、耶鲁拼音三套方案),加之以前学校没有教普通话,因此香港人学习中文打字时一般选择仓颉或其简化版——速成(又称简易,仅取仓颉的首尾两码输入)。Windows XP时代系统内有广东输入法,后来微软也发布过香港粤语输入法2007/2010,现在则没再发布粤语输入法。大环境造成香港人在学习键盘输入法时较为吃力,因此不少人仅使用手写或语音输入法。

  上图:Google粤语输入法,可惜电脑上只能在Chrome中使用,个人认为蛮方便的,香港的朋友们不妨一试。

  形码与音码输入法各有优劣。形码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提笔忘字,但难以撘配词组输入,手机上也无法提供智能纠正功能;音码学习成本低,可配词输入pg电子平台,但重码率(选字率)极高(容易选错字),且造成提笔忘字的风险也较高pg电子平台。早期还有一种“内码输入法”,直接输入Big5大五码转换成中文字,现在可通过微软仓颉或注音输入`UB+Big5码使用。但这种属于难以记忆的无理码,因此不详述。

  上图:分别为仓颉、拼音及注音输入法示范。电脑注音因为占用了数字排,需要连声调一起输入,某种程度上减低了重码率。

  仓颉跟五笔都有个问题,就是有多个主流版本,造成世代断层。仓颉第三、五版在某些字拆码上截然不同,五笔分为86、98及新世纪版,每版的字根都颇为不同。这个还需信息科技界再努力解决。

  小弟是半个台湾人,半个大陆人。15岁前只用拼音输入法,13岁开始自学注音,16岁才熟练。接着便开始学仓颉,约半年后学完。对我来说,这些输入法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不分高下,用得顺心即可。

  上图:我电脑上使用的各种输入法。由于Windows10的微软仓颉没有使用第五代的选项,微软又对第三版进行了魔改,因此不建议使用内置的仓颉。

  中文博大精深的特性,造就出了不同的输入法,各有特色,本篇便是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我目前只是一个高中生,难免在理论上会出错。如本文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教,谢谢。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