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半岛官网锐艺术在烟火气里别样滋长
发布时间:2023-09-09 19:28

  半岛官网“虚电光影,是一个个各自心境。若说虚实难分,不过一瞬之间;若论真真切切,却又微妙地真切。在弹指之间,在不可言喻之间,艺术之美,付与心灵。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南昌路312号里,屏幕上滚动着这样一首乍觉拗口却又读来有趣的诗;没走几步路经过300号,隔着窗玻璃被一幅幅色彩强烈的插画吸引;若是再往前走走,296号竖起“新媒体五金店”的门头让人顿觉时空错乱……

  在向来注重艺术氛围的南昌路街区,有个把新展览开幕已经不再让周边居民感到稀奇,但此番三展连开还是头一回。南昌路城市艺术微空间负责人、上海美术学院人文环境研究联合工作室负责人马颖介绍,在瑞金二路街道推行的“街区零距离”主题指导下,目前南昌路上共有六个正在运营的艺术空间。并对这些空间功能细致划分,分别为“艺术微空间”“设计好物集”“数媒充电站”“人文会客厅”“遇见・艺廊”“童心・画室”。这是人文环境研究联合工作室与街道一起开展的“街区共运计划”,通过引入设计、艺术、数媒、文化等专业团队,将艺术、设计、人文等融入城市街头。

  “在街区,市民可以零距离接触并且组织各类互动活动,打造可看、可读、可玩、可学的,充满美学氛围的人文社区。”马颖介绍,策划此次展览的是一位南昌路“土著”——95后青年艺术家李政钟从小在南昌路长大,如今他领着一群和自己有相同艺术追求的年轻人在此挥洒创意。除了目前三个展览外,南昌路城市艺术微空间后续将会和这些年轻团队开展中长期合作,尤其是新锐艺术展览的呈现,让居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当下比较新颖的艺术形式。

  马颖强调,每个街道的街区都有自己本身的文化特性,若是把南昌路这些展览搬至其他街道也未必合适。因此,这些因地制宜策划的展览在南昌路的作用就越发明显了,除了早已养成在街区看展习惯的居民之外,来荡小马路的年轻人也总是络绎不绝,当他们愿意驻足的那一刻就已然实现了美育目的。

  南昌路“土著”李政钟告诉记者,他创办了一个名为“伙聚”的青年艺术平台,在南昌路上三个独立却相邻互通的展览空间,推出的一系列包含装置、绘画、雕塑和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展览和活动,都是该平台策划项目的落地展示,这个项目被命名为“接曝计划”。“通过轮换展览的形式,‘接收’艺术家作品,再将其‘曝光’给更多观众,实现艺术与社会的交融互动。”李政钟表示,南昌路所在的瑞金二路街道将空间以公益形式开放给青年艺术家使用,他们深受感动的同时,希望能以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观赏体验来回馈社会,他个人也想呈现儿时记忆中充满人情味的街区景象。

  南昌路296号新开的这爿“新媒体五金店”无疑是此次展览中最惹眼的一个,门头店招和普通街边五金店无二,接地气的灯箱广告矗立门口,冷不丁让人惊奇,“时髦文艺的南昌路上,啥时候新开了家五金店?”停下脚步,上前一探究竟,发现灯箱广告上罗列了一连串多媒体软件名称,这些都是制作多媒体艺术离不开的基础工具。此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策划者会把“新媒体”和“五金店”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凑在一起——正儿八经的五金店里总得摆点钳子、扳手、螺丝刀吧。

  只不过真当进了门,并不提供这些技术服务,这是由李政钟和90后青年艺术家念子轩策划的艺术事件。“我们两个一直有个想法,如今很多新媒体技术高高在上,包括用人工智能来生成视觉和内容等,这些是否真的与老百姓有关?或许它们的名字看着非常高深,但我们想把它们拉下‘神坛’,去真正地贴近大众生活,告诉大家这只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罢了。”李政钟表示,借助这个展览正好可以抒发自己对于新媒体艺术行业的一些观点。

  念子轩告诉记者,人们大可以站在未来的角度去理解“新媒体五金店”,比如说50年后,这些目前看来“高精尖”的技术大概已经变成了像传统手工艺一样的存在。这一概念萌生于平日在给客户创作的过程中,因为客户总是不约而同地问他类似“三维制作多少钱”等问题,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类“手艺”非常主观,制作难度也因人而异,是无法标准化定价的,因此这是一次对行业的小调侃。

  “这其实也是自我警醒和社会反思,即文化艺术潮流随着时代变迁,它最终会形成怎样的状态?”有意思的是,步入“店铺”后看到屏幕上的新媒体艺术作品皆未署名,即使全由念子轩创作,这大概也是代入了“传统手工艺人”默默无闻的身份。甚者,每一次进入后看到的都不是店铺最终状态,因为它要保持店铺不断“进货”的动态变化。

  至于另外两个展,则更偏向于艺术家的个体表达。南昌路300号的展览名为“飘来飘去”,八位艺术家用个性鲜明的插画呈现出了一场和展览主题遥相呼应的想象力之旅。这些艺术家来自艺术团队BINGO,他们通过每幅插画下特意录制的声音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另外的世界。BINGO创始人谈博闻介绍,曾经的报纸上常刊登各种连环插画,因为插画这种艺术形式更容易亲近大众,也更容易被全年龄段的不同人群读懂。

  谈博闻擅长在插画中藏一些有趣的“梗”。在一幅让他自己也颇为得意的作品中,描绘了理发店的场景,一位理发师踩着小板凳帮顾客烫头发,因为当年流行的女性发型被设计得特别高,小板凳就成了插画中最有趣的一笔。这个“梗”源于他在上海弄堂里长大的真实经历半岛官网。上海的里弄生活成了他长久以来的牵挂,尤其是天天看到的苏州河是他在情感上的寄托,哪怕出国读书那几年,每次想家,脑海里出现的便是苏州河,这同样成为了他的创作素材。“一张插画其实描述的是某个时刻,我们必须把这些时刻捕捉并表达出来。”谈博闻表示,有机会也要将南昌路画下来。

  南昌路312号则是95后青年艺术家钱誉文带来的“虚拟航线”展览,这是一场关于他对数字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畅想,“我从小喜欢看少儿科幻电视剧,还有刚上大学时被一款网络软件吸引,只要按下一个回车键,就会有人以虚拟形象跑来跟你聊天。”钱誉文就读于数字媒体专业,从事多媒体艺术创作始于一次阴差阳错的“笔误”:他的课堂作业PPT上拼错了一款软件名字,而这个“笔误”恰巧是另一款软件,于是就索性将错就错地开始自学起来。

  此外,俄罗斯艺术家列夫·马诺维奇的著作《新媒体的语言》也坚定了他从事这一行的决心,“他认为,数字空间的‘航行诗学’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与传统的文化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是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创造的。”而原先被人提出的“航行诗学”概念指的是在数字空间中,人们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探索和创造新的文化形式。在这个展览中,人们根据眼前线索,也能最终链接至钱誉文的数字世界,每一个创作都饱含着他对数字世界的浪漫情绪。

  而那首不断滚动的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诗,钱誉文认为成品还算满意,“如果特别满意的话,这种感觉也是非常可怕的。”他进一步表示,由于AI数据里都是前人提供的智慧,使用AI也就意味着采用了已经存在的作品,“如果一个人选择了AI,就相当于停止自己的创作。”

  钱誉文坦言,数字世界有时候也像一个孤岛,在网络也不一定会被人看到,只有跟现实世界交叉,才算是完整的。这一次线下展览,显然让他原本悬浮的数字世界有了停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