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平台从实际出发、从身边观察,紧跟时代、放眼全球,阳江五金刀剪行业如何拓宽高质量发展路径?
对这个问题,阳江市质量技术协会会长、广东美珑美利集团董事总经理谢兆星的答案是:要破解当前阳江刀剪产业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自动化和多样性发展齐头并进。
记者:美珑美利作为行业中的“领头羊”代表之一,请结合行业的发展谈谈企业成长的历程?
谢兆星:美珑美利的发展历史是符合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趋势的。我们用26年的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道路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道路。最初做贸易时,因为在阳江确实找不到符合我们质量要求的产品。为了突破一些质量瓶颈和行业现状,才转向工贸结合、建立工厂。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在阳江能称之为工厂的刀剪企业没几家,很多是家庭作坊,产品结构单一,基本是1毫米厚的钢板刀片加两个普通塑料手柄钉在一起做成的单片刀,热处理工艺水平很低。当时的产品只能卖到中东、南美、非洲等地区,欧美、日本的品牌企业基本不到阳江采购。
我们一开始模仿德国产品,请阳江国营小刀厂的工程师来做技术员。1999年,以自主研发的第一把空心柄锻打刀去参加广交会,就颠覆了行业和国外客户对阳江的认知,也带动了整个行业向高级产品转型。
从1997年的荣星实业到1999年的三兄刀具,再到2007年推出“美珑美利”品牌,最后到2011年公司重组成立广东美珑美利集团,线年,美珑美利跃升为中国餐厨类刀具出口冠军。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整个行业受到了周期性的震荡影响。因为家庭用品行业是更换频次较低的行业,销售规律很明显,跟人口结构、城镇化进程的变化高度吻合。我们的市场一直是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人口结构稳定,每年需要更换家庭厨房用品的用户数量和比例固定。而新冠疫情影响了这种稳定的供需关系,大部分人回归家庭,使市场出现反周期的消费趋势。
2020年至2021年,整个行业订单增长速度非常快,导致后期更换频次降低,往后一两年市场肯定会回调,而且是震荡式的下滑,这基本是行业的一个共识pg电子平台。加上国外通胀、俄乌冲突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国外年轻群体的消费心理在产生变化,最近一两年,行业会经历一个需求转弱的低谷。
2022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美珑美利集团的销售收入约5.6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20%为国内自主品牌销售,80%为出口贴牌代工。
记者:五金刀剪这个传统产业的特色何在?作为2023年阳江“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您如何看待行业近年来自动化转型升级?
谢兆星: 阳江刀剪最值得骄傲的一点是,我们这么一个小地方,能做出这么多品种和样式的产品,满足了各个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实现了全产业链生产,不用依赖国外任何一个零部件或辅助材料。 同时,我们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影响力已经扩散到国外,就连日本、德国公司都来阳江买设备和辅助材料。 可以说,阳江刀剪如今在全球都处于行业中心地位。
近30年来,刀剪行业的生产工艺包括热处理、焊接、打磨、抛光等技术,并未发生革命性变化。我们一直在努力着,用更加微观和具体的数据优化处理工作,通过不断调试、与设备供应商共同研发,寻找在一定成本控制下更好提升精准度和一致性的方法。
自动化生产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它的问题是排斥多样性。阳江刀剪行业要维持市场竞争力,必须打通并解决自动化和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从德国和日本的刀剪行业机械化发展过程来看,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是,如何实现既要自动化又要多样性,这是世界的难题。
完成了手工到机械化的转变后,德国刀具制造中心索林根的刀剪企业从100多家锐减至三四家,产品种类也大大减少,其机械化是为了满足单一产品生产需求。过去20年,德国著名刀剪品牌双立人、三叉基本只生产固定几款产品,因为开通一条新生产线成本太大,所以他们基本不开发新产品,而是到中国进口或是设计多样化产品,再到德国销售。这种自动化进程,放弃了多样性。
而日本刀剪生产从以前到现在都是作坊式的,它的生产形态、设备、工艺等机械化程度跟现在的阳江一样,日本保持了多样性,但产能非常低,所以产品价格相比德国要昂贵很多。
对我们企业本身来说,自动化和多样性是同一个问题,必须用更微观的研究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把工艺研究透彻了,才能持续设计、生产出更多兼容性强、专业度高的优质产品,确保一件产品能高质量地完成多项任务,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比如,热处理是一项高能耗但非常关键的工序,是决定材料性能发挥程度和刀剪产品后续所有工艺性能的基础,热处理工艺优化pg电子平台,则硬度、防锈能力、锋利度都会更好。以前的热处理工艺,是通过使用高温连续炉,在同一条传送带上完成升温、保温、快速冷却等过程,成本较低,但缺点是产品一致性不高、防锈能力不好。
为降低能耗,实现加温、保温、冷却分开控制的真空油冷技术逐步应用,这比原有的热处理工艺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我们工厂从2012年开始采用线年购入四组真空油冷新设备,增大高端产品线的产能,整个技术层面进一步优化。
十年前,可能是德国、日本的刀剪产品走在前,如今阳江的刀剪产品已经是国际标准的代表。2016年,我们做了一个提升刀具锋利度的项目,想了很多方法提高锋利度,验证分析数据超过10万个。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的产品性能处于国际标准的顶级,超过德国双立人。
记者: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请谈谈阳江五金刀剪应如何融入“双循环”浪潮,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谢兆星:阳江五金刀剪要融入“双循环”浪潮,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深耕国内市场。做国内市场不容易,我们已布局电商平台,但直播引流的成本太高,刀剪产品的让利空间难以满足电商平台的折扣要求,目前还是要稳扎稳打,保障产品质量,继续探索好的营销方式。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珑美利的线多家。虽然我国年初开始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但市场没有快速回暖迹象。从上半年来看,市场销售不景气,整个行业订单基本下滑50%,全球各个市场的订单都有所减少,开拓新兴市场也不容易。
整体来看,还是要回归到更踏实、深入地做好工艺研究,这是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基础。无论是思考如何用更少资源生产出更多产品,还是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背后最底层的逻辑都是寻求生产工艺的突破。万变不离其宗,要增强制造业当家的底气,企业发展不变的内核,始终是对工艺研究的投入和材料应用的探索,这条路需要很耐心地走下去
面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企业经营者,首先要解决明确定位的问题,再去了解如何投入资源,是购买设备、建实验室,还是做一个高级开模车间,进而更好地实现预期定位。这几年,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实践,大家都在谈建立自主品牌,实际上这条路的风险非常高,比贴牌代工的变化和难度都更大。从数据看,万里挑一的自主品牌才有成功的机会。漫漫长路,我们走过来也不容易,决策者还是要审慎而行。
为了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我市政府部门进一步增强对基础工艺研究的关注度,阳江刀剪行业最大的优势是合金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若是基础工艺研究不能突破,材料应用也就很难突破,毕竟再好的材料还是要靠先进的工艺技术来发挥出最好的性能。
另外,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推动产学研对接精准发力,让各方关注的重点进一步聚焦基础工艺研究。同时,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打造一支符合行业需求和时代变化趋势的专业科研人才队伍。
在阳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与五金刀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感情由来已久,跟这个行业多年的历史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由市工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规模超550亿元,产量约占全国的75%,出口约占全国的85%;2022年阳江的五金刀剪经营主体超800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品种类达5000多种,远销美国、欧盟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早期,阳江大部分刀具企业由50后、60后创立,且多以家族企业延续发展。谢兆星作为70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1991年考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方面积累了专业的学识。1995年毕业后,他没想过留在广州或是去其他地方,因为不喜欢沉闷的单位工作,于是选择进入充满挑战的外贸行当。
“这个行业并不复杂,很容易了解到全球行业的生产和市场情况。”谢兆星说,创业初期,阳江各个刀剪企业找准发展定位,多年来基本没有大的波折,一直按照规划发展,都比较顺利。他把自身企业发展的成就,归功于始终坚持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
随着广东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坚持制造业当家,将进一步凸显五金刀剪产业在阳江实体经济中的地位,也增强刀剪行业企业家们的社会影响力。各方满怀期待,或身体力行,或建言献策,正合力掀起阳江五金刀剪业新一轮发展浪潮。
倘若我市各刀剪企业负责人和从业者都以“当家人”思维来谋划刀剪行业的未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会出现一个良好的局面。人多力量大,阳江刀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行道路将越走越宽,一片光明。期待阳江刀剪未来走向更大的舞台。